2024-10-20 13:49:01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在留法勤工俭学的浪潮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革命救国的先觉者。他,就是王京岐。
早年求学,心怀天下
王京岐,原名王京歧,1894年出生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甘霖镇长安村)。他自幼聪颖好学,5岁入小学,14岁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校,随后进入新昌中学深造。17岁那年,他踏入金陵大学校门,次年转至之江大学,并顺利毕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王京岐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决心走出国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读书不忘救国。”这份坚定的信念,让他踏上了前往法国的留学之路。

留学法国,矢志救国

1920年,王京岐踏上了前往法国的征途。在异国他乡,他勤奋学习,先后进入刚福郎公学、枫丹白露公学以及阿佛尔工业学校,专攻工业技术。他深知,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振兴祖国。在法期间,他不仅学业有成,还广交朋友,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成为他们中的领袖人物。
1921年,面对北洋军阀政府企图出卖国家利益的阴谋,王京岐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发起“拒款”游行示威,成功阻止了政府的卖国行为。同年,他还参与了留法学生为争取入学权而进行的“小十月革命”,展现了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革命先驱,国共合作
1922年,王京岐再次踏上法国的土地,肩负起筹建国民党旅法支部的重任。他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了国共两党在欧洲的合作。1923年,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国民党驻欧支部在里昂正式成立,王京岐担任支部长。他坚决贯彻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三大政策,使国民党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地迅速发展,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勇抗争,英年早逝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王京岐在巴黎积极组织华人举行示威游行,不幸被捕并被逐出境。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革命理想,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救国的信念。同年10月19日,王京岐因病逝世,年仅31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和革命精神。
王京岐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先驱和爱国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读书不忘救国”的崇高理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攻略
更多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