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今天支付宝蚂蚁庄园的题目已经公布,支付宝中小鸡庄园10月27日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答对的用户可以领取180g饲料小鸡宝宝饲料作为奖励,不清楚的用户和红鼠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一:
儿童用药可以直接按照成人药量减半吗?
A.当然可以
B.不可以
正确答案:
B.不可以
答案解析:
有些家长在给婴幼儿用药时,想当然得按成人剂量减半,这都是不科学的,是很有风险的。儿童对药物通常是比较敏感的,对药物的吸收也比较好,但他们解毒和排泄的功能却比较差,此消彼长就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所以严格遵照医嘱或小儿用药剂量服用是非常必要的。
现介绍几种儿童用药剂量常见的方法:
A、药物说明书有明确儿童服用规格和次数的,严格按说明书服用;
B、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
C、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此法虽然有些复杂,但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公斤)×0.035+0.1。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一般化疗药用此种计算较多。
拓展内容: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成人药减半给儿童服用,容易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据公开报道显示,我国目前0~14岁的儿童群体中,每年大约有7000例儿童死于用药不当,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儿童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在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1/3。
目前,国内外关于患者用药安全的研究主要仍以成人用药为出发点,未注意小儿用药与成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婴幼儿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儿童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与成人具有较大差异,同时婴幼儿对于药物剂量的敏感性高,所能容许的药物剂量误差较小,婴幼儿若发生用药错误,危害更严重。2003年Elizabeth B等的研究指出,用药错误发生率在成人与婴幼儿间差异不大,但是对婴幼儿产生伤害的概率却是成人的3倍。
儿童用药确实难以标准化。用药是否要标准化,要看标准化是否对患儿的健康有利。同样是患儿,在临床他们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12岁的患儿与2岁的患儿肯定会有很大差异,两者的用药不可能是一个标准。众多新药没有儿童用药试验资料,儿科医生用这些药时缺乏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勉强用药。而对说明书中明确了儿童服药剂量的药物,家长可以按照说明书计算孩子准确的服药剂量。
通常儿童的服药剂量有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药品说明书中已经注明了每千克体重剂量:用药剂量=说明书中每次服用剂量(毫克/千克)×孩子体重(千克)或说明书中每日服用剂量(毫克/千克)×孩子体重(千克)÷服药次数。比如,说明书中注明:每次服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服5毫克药(5毫克/千克),用它直接乘以孩子体重(千克),就可以得出孩子用药的安全剂量。如果写的是每日总剂量,就按这个公式再除以每日服用的次数就可以了。
第二,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了按照体表面积(平方米)计算服药剂量:体重<30千克,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千克)×0.035+0.1;体重>30千克,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千克,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得到孩子的体表面积后,按照说明书计算服药剂量即可。
第二种方法不常用,家长更需要掌握的是第一种。
儿童安全用药,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在买药时,家长要详细咨询,服药后,还要密切关注孩子有无不良反应,以免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问题二:
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有科学依据吗?
A.有
B.没有,别信
正确答案:
A.有
答案解析:
有科学依据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在“说秋”时媒体经常运用。多指西伯利亚南部的干冷空气与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相遇,导致当地气温一次又一次下降后形成的雨。然而,公众对气温下降的内部过程知之甚少。
事实上,气温下降的最根本原因是秋分后太阳的直接点继续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这样,从太阳射向北半球的光也会倾斜。这不仅会使地面获得越来越少的热量,而且地面本身的辐射冷却也会加强,逐渐发展到热量“无法维持收支平衡”的状态。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一种肤浅的现象。当冷空气团向南移动并产生云和雨时,它是由南方冷空气团和较暖空气团之间的对抗和碰撞引起的相对严重的冷却现象。白天,云层遮住太阳,从天空降下“冷雨”,导致气温下降。这是人们都能意识到的。晚上,随着云层散开,冷却过程继续进行。当有关地区被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控制时,夜间天气变晴,地面失去云层,导致地面的辐射没有被阻挡,当然也没有云向地面的反向辐射。冷平流加上地面强烈的辐射冷却是人们在地面附近的空气中感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主要原因。
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适用于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指的是逐渐冷却。此外,“冷”一词不同于“酷”。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初霜的节气经常表明天气越来越冷。24节气中的白露、寒露和初霜都反映了地面水汽凝结和冷却的影响。初霜意味着结霜。
“一场春雨一场暖”的谚语,其中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专家解释说,春季,由于北半球太阳的照射逐渐增强,太平洋上的暖空气随着向西北伸展。当暖空气向北挺进,并在北方冷空气边界是滑升时就产生了雨。在滑升过程中,它同时将冷空气向北排挤。其结果,往往暖空气占领了原来被冷空气盘据的地面,因此在暖空气到来以前,这些地方往往先要下一场春雨。“一场春雨一场暖”的感觉就是这个缘故。
一个地方下过雨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暖,以后如冷空气向南反扑又会下雨。当冷空气前锋过去以后,这个地方受冷空气控制,暂时出现一二天比较冷的天气。但过不了几天,这团冷空气吸收到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以及受到南方暖的地面的影响,使本身的气温升高,就会渐渐转变成暖空气了。因此人们总是感到,春天下过雨后,只要天气晴朗,一般总是暖洋洋的。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支付宝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汇总了,是否有帮到你们呢,想要了解更多软件资讯问题,快来关注红鼠网吧!
下一篇:克里斯关一下门含义及来源解析
相关攻略
更多攻略>>